首页资讯正文

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24日开幕,金奖节目亮相,功夫意境样样有看头 环球消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3日讯(记者叶飞艳王娟)24日晚,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在武汉杂技厅开幕。23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参演团队已经悉数抵汉,在杂技厅进行排练。虽然灯光、舞美尚在调试中,有些高难度动作也未亮相,但杂技艺术的惊、险、奇、美已经初见端倪。

看意境:

“蒲公英”“江湖”唯美诗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连杂技团带来的《蒲公英·远方—蹬伞》。记者叶飞艳摄

婉转的音乐声中,一位女演员在舞台中央蹬起了1把伞,然后伞一把一把地叠加,最终她手脚并用,完成15把伞的蹬转表演。轻盈的伞像蒲公英的花朵一样在她的脚上、手中盛开、旋转、跳跃,灵动而轻盈,诗意而唯美。这个由大连杂技团带来的《蒲公英·远方—蹬伞》曾经在去年的第十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上获得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演员鲁明月介绍,这个节目保留了传统“蹬伞”节目轻盈、飘逸的艺术特点,对编演形式再度创新提高,打破了“伞”的固有形态,将伞与“蒲公英”形象融合呈现,在唯美诗意中彰显高超的难度技巧。而这个节目对表演者的要求也很高,“舞台上不能有风,一点点气流都会影响演出效果”。

德州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笑傲江湖-飞叉》。记者叶飞艳摄

而德州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笑傲江湖-飞叉》则好似一部舞台大片。这个节目的音乐是观众熟悉的央视版《笑傲江湖》主题曲,笛萧和古琴奏出一片肃杀之气,舞台上立起一排青青竹林,两位高手在梅花桩上过招,你来我往,钢叉随着他们的游走舞得哗啦啦一直响。该团负责人付开飞介绍,这个节目将武术和杂技技艺融为一体,“飞叉这个节目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我们在编排上又融入江湖的意境,国风的音乐,呈现了新的面貌。”他介绍说,飞叉抛接的技巧,演员们要练两三年。“梅花桩高达2.2米,上面还有三截人,高度已经超过7米。”

拼功夫:

演员头上顶出大包

在沧州杂技团带来的《龙跃神州—中幡》中,高5.4米、重约5公斤的中幡在演员们的手中、肩头、脑门、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幡不离身、竿不落地,气势宏大,令人称奇。这个节目不仅同样在去年第十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金菊奖的金牌节目,还在央视兔年春晚亮相,惊艳全国观众。沧州杂技团副团长高卫星介绍,《龙跃神州—中幡》集“惊险奇美”于一身,包含10多个原创动作,此次有17人来武汉参与表演。“我们突破了传统模式,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增加了翻、转、腾、传、顶等技巧,不仅烘托出勇士们的阳刚霸气,也融入了京剧、古典舞与武术的动作元素。

安徽省杂技团节目《徽风皖韵·顶板凳》。记者叶飞艳摄

在武汉杂技厅后台,记者还见到了安徽省杂技团节目《徽风皖韵·顶板凳》的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金子鑫,他头顶上有一个明显的大包。金子鑫告诉记者,这是长期训练留下的茧子,“初练时与板凳接触的那块头皮疼到令人崩溃的状态,后来头上的茧子越来越厚,渐渐鼓成这样一个大包。这个项目要天天练,一旦茧子里的新肉长出来,再顶会更疼。”在《徽风皖韵·顶板凳》中,金子鑫头顶板凳的数量为27条板凳,叠起来有4米多高、6米多长,总重量200多斤。不仅用头部顶起板凳组成各种画面,还做出旋转、劈叉、上肩等高难度动作。据介绍,“顶凳子上肩”动作为安徽省杂技团首创,从而打破了在地面表演的单一形式,实现了向综合立体式表演的跨越。

【编辑:丁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