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拼搏青春,书写华章②」刘江:用科技端牢中国饭碗


(资料图片)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5月5日讯(记者 陈淋)“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用科技端牢中国饭碗,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江认真地说道。

“几经寒来暑往,倾心服务三农。他立志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试验田,攻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核心难题。”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给刘江的颁奖词。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刘江参与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先后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该技术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十余省推广。克服罕见的高温干旱等困难,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科研团队在全国多地创造了大面积可推广、可复制的高产样本,全程机械化与推广示范的深度融合取得突破。团队不仅顺利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1510万亩的目标任务,更是超额完成推广至1640多万亩,为国家粮油安全作出贡献。

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江(中)

玉米大豆的丰产,离不开科研团队持续的技术攻关。“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禀赋差异巨大。要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须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农业耕作制度,在确保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技术模式,实现核心技术本土化。”刘江介绍道,西南、西北、黄淮海地区都有独立的技术模式,而具体到区域内的各省区,也详细制定了省级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南。

今年,全国将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00万亩。而刘江蹲点指导的湖南省,将推广106万亩。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前,正是春耕关键期,刘江一直在为播种而忙碌着。“走进田间地头,与当地农业部门、种植大户等沟通交流,进行技术指导。”刘江说,“目前湖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春播玉米已基本完成。”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也是刘江的蹲点指导地。“芦山是山区县,今年首次尝试机械播种。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江

话题又转回文章开篇提到的责任。刘江说,尽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已在全国很多地区成功推广,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率,这项技术仍有很多瓶颈需要攻破。肩负责任,刘江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今年,他牵头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带状套作大豆耐荫性关键调控基因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刘江解释道,“这是强耐荫大豆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主要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揭示大豆耐荫作用机理。挖掘出大豆的耐荫功能基因,就能为后续强耐荫大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他说,若找到关键的耐荫基因,就能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并且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殷殷嘱托,让工作于农业高校的刘江备受鼓舞。“这更加坚定了我要胸怀‘国之大者’,锚定国家农业战略亟需,投身农业科研的决心和信心。”刘江说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