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蓉开幕 全球热点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 文/图)阳春三月,万物并秀。3月27日,天府永兴实验室在成都举办“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论坛采用报告会与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国内外17位院士共同探讨国内外前沿技术,聚焦科学问题,探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式,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坛现场

聚焦“双碳”目标,现场专家热议了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全球实现碳中和,面临三大挑战

“未来几十年我们可能都与‘碳’分不开,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但全球实现碳中和还面临三大挑战。”主旨报告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

论坛现场

贺克斌指出,第一个挑战就是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目前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50%目前尚未成熟;而根据科技部专家作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现有的技术1/3仍然处于概念/研发阶段,1/3处于中试/示范阶段,1/3处于商业应用阶段。所以目前我国还有2/3的技术需要继续努力突破。

“第二个挑战来自新能源的产业供应链。”贺克斌强调,特别是关键材料,在所有可再生新能源电力中,光伏的度电材料消耗是最高的,还包括不少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在未来也都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可能会成为风电装机的制约因素。

第三个挑战是碳中和路径下约束生态环境的演变。对此,贺克斌认为,在碳中和路径约束下,剧烈技术变革将改变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人类活动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巨变,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等人类活动排放将迅速减少。能源版图、产业布局和人类排放的变化将进一步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双碳”红利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一定不能错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晶介绍,若应对措施得当,可产生碳红利,促进技术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比如,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达1270万。

论坛现场

黄晶介绍,当前我国碳中和技术需求紧迫、市场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技术、市场、政策存在不同的割裂。展望未来,需要不断融合、协同发力,技术、政策、市场三者的“交集”越大,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显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可能性越大。

“论坛根据天府永兴实验室所布局的六大研究领域,由6位院士领衔开展六场平行分论坛。”天府永兴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论坛未来还将定期举办,计划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碳中和领域学术论坛品牌。

据悉,天府永兴实验室是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布局建设的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实验室坚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及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致力于构建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